找到相关内容1325篇,用时2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一切与五位百法

    一切”乃泛指一切有为无为,又作一切诸法,即所有宇宙界所含容的精神、物质等现象,因其遍一切处,无所不在,故称“一切”。  “一切”遍一切心、一切地、一切性、一切时、一切处,都有其踪迹。尝云:...总括万有的一切诸法。  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  (《大正藏》第三十一卷·八五五页)  二、五位百法  (一)何谓“一切法者,...

    释依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547990.html
  • 中观唯识思想与真常思想之比较研究

    梵化的真常唯心论。在印度是受婆罗门教的神我论影响,传入中国又受中国形而上学本体论之影响。在唯识学中,心是主体,是有为,是事;真如是本体,是无为,是理。然而在真常学中,心成了主体与本体的统一物了,心成...而中国佛教则讲性觉论。寂是宁静、是无为,故云“自性涅盘”,性即真如,真如之性不变为义,变则不称之为性。印度佛教认为本性就是寂然。然而中国佛教则讲本性妙觉,觉为慧力之功,属有为,这就是讲不变之性有能变...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61341213.html
  • 王恩洋与太虚就《大乘起信论》之争辩

    不会共种生的;《起信论》认为真如与无明可互熏,这也不符合唯识学熏习的含义,能熏与所熏只限于现行(前七识)与第八识(所含摄种子),而真如是无为,无明是染心所,所以不可以互熏。三、违唯识:《起信论》是...真如与无明可否互熏?   王恩洋纯粹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解释熏习的含义,认为熏习只能发生在前七识和第八识之间,是四缘中的因缘关系。另外,真如是无为,无明是染心所,两者不可互熏。并且认为太虚以等无间缘义来...

    袁宏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1370511.html
  • 益西彭措堪布:净土授课资料——大缘起因

    无自性   以下根据《中论》中的正理阐述大缘起因:   (一)一切有为、无为的自性,都是观待因缘,或者依他而假立,无有一不观待因缘:   论云:“非缘起之,始终皆无有。&...ldquo;无法”的,任何“无法”都须观待“有法”而立,这是说:分别心前安立的无为,决定是观待有为而假立的。   又云:“涅槃...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净土授课资料——大缘起因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34821325735.html
  • 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上)

    ”、及“修道论”外,我们将《俱舍论》的主要思想列出十四个子题如下:   (一)四谛中之苦谛 (二)处与界 (三)法体与三世(四)中有 (五)无为 (六)无表色(...hellip;一者‘中般’,二者‘生般’…中有若无,何名中般?”(二)无为:(注30)1.有部无为思想之渊源;早期有部没有无为思想,...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0240099.html
  • 的意义

    ?以语说法,不在语中。是故以语示义,有所示说,皆非语非说。有所分别,有所说者,即非佛法。无分别,无所说,即是佛法。是故言无说是佛法。”   的内容虽然无量无边,然总括来说,不出有为与无为□、善与...及论议。   □有为,又称有为,即指由因缘和合所造作的现象;无为,亦称无为,即指非由因缘造作,而是永远不变而绝对存在者。   □色含有“质碍”之意,会变坏、变化。广义的色,为物质存在的总称。狭义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4243786.html
  • 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 (上)

    ”、及“修道论”外,我们将《俱舍论》的主要思想列出十四个子题如下:   (一)四谛中之苦谛 (二)处与界 (三)法体与三世(四)中有 (五)无为 (六)无表色(...hellip;一者‘中般’,二者‘生般’…中有若无,何名中般?”(二)无为:(注30)1.有部无为思想之渊源;早期有部没有无为思想,...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045597.html
  • 灯前禅影(九)

    邪说。这是中国禅师把达摩的禅学,进一步充尽地开展的结果。达摩说:“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临济说:“随缘消旧业,任运著衣裳。”实出自同一机杼。如果“涅槃”与“佛”不是生灭无常的有为,而是不生不灭的无为;那么它便不是因“求”而生、缘“为”而有。  事实是,“无明”灭时,即是“明”;超越了生灭、无常、苦的有为,就是不生不灭、常乐、清净的无为,这就是“涅槃”或“佛”境界。所以“佛果”是不能直接“求”...

    王开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347134.html
  • 存在的本质:正见

    八正道,与前面说过的那个螺旋形路径相对应。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四圣谛以概念化的方式表达了我们前面说过的三个形象以视觉方式所代表的内容。它们都表达了同样的知见,即:有为无为的本质,以及那条从一端...悟道者们已然亲见亲历的某种东西。  1. Samskrta Sunyata – 有为空  “有为空”是说,凡和合而成的、现象上的、相对的存在,在无为、绝对和实相的特性方面都为空。无为的特性首先就是...

    [文] 僧迦罗什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148195.html
  • 生死与涅槃

    强调的是诸法实相观,诸法实相观最大的特色,观无差别、不二。无差别、不二是建立在无自性,任何一个都是无自性,有为是世间,无为就是涅槃,有为的世间,无为的涅槃都是无自性的观念。好像大乘佛教才提出来...差别,当然就凡夫来看是有差别的。印老在《中观论颂讲记》第512页提到:“初从生死如幻是有为,涅槃不如幻是无为的差别,进观二者的无碍;到得究竟实相,这才洞达世间与涅槃如幻如化,实际都是毕竟性空的,离...

    黄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0653206.html